大蓟炖鸡的功效(大蓟营养美味又养生)

大蓟炖鸡的功效

大蓟炖鸡是一道美味营养的菜肴,大蓟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而鸡肉则富含蛋白质和各种营养元素。搭配炖制,不仅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发挥出一些特殊的功效。首先,大蓟有助于清热解毒,对于身体内的湿热有一定的排毒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其利尿消肿的特性也对于身体排除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等症状有积极的帮助。其次,鸡肉富含蛋白质,是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炖制过程中,鸡肉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更好地释放,易于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总的来说,大蓟炖鸡的功效包括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提高免疫力等,是一道既美味又有益健康的食物。

为什么槐角丸能治痔疮、麝香狗皮膏能治筋骨疼痛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俗话说“十人九痔”, 这话可能有些夸张, 但足以证明患病人数之多, 按照病因推论, 其中老年人是痔疮的高危人群。此病虽然不算是要命的病, 但它非常顽固, 迁延难愈, 给患者的肉体和精神带来痛苦。而且, 它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存在着重大健康隐患,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好在自古至今, 人们对它多有认识, 有不少方法治疗它, 例如中成药槐角丸, 就有一定的疗效, 是治疗痔疮的常用药。尤其到了近现代, 手术的治疗大行其道, 一些严重的痔疮得到了根治, 所以, 人们对它也不恐怖了。

而筋骨疼痛, 老年人更是多见。这里面有多种因素, 有骨质疏松的, 有退行性关节炎的, 有肌肉劳损的, 有外伤的, 还有因风湿所致。筋骨疼痛, 免不了用药, 其中麝香狗皮膏就成了老年人经常见面的“朋友”。还别说, 哪疼了, 来一帖麝香狗皮膏, 还真管事, 有时能立竿见影, 疼痛很快得到缓解。

槐角丸、麝香狗皮膏能治病。但它们治病的机理是什么?我们怎样通过认识它们来认识其同类药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为什么槐角丸能治痔疮

1.痔疮总述。 (1) 痔疮定义。痔疮, 或者称“痔”, 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肛门疾病,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 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有多种学说。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 (2) 临床表现。内痔好发部位为截石位3、7、11点, 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内痔的常见临床症状是间歇性便后出鲜血, 部分患者可伴发排便困难。当内痔合并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则出现疼痛。外痔发生于肛门外部, 如厕时有痛感, 有时伴瘙痒。常见的外痔主要为结缔组织外痔 (皮垂、皮赘) 和炎性外痔。混合痔是临床上最主要的发病形式, 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 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疼痛及坠胀、肛门瘙痒等。 (3) 治疗原则。痔的临床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多数患有低程度内痔疾病的人, 会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案包括饮食干预 (如增加纤维摄入量、多喝水) 、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排便习惯养成) 和药物治疗 (中药内服与外用、药液坐浴) 等。

2.认识槐角丸。槐角丸,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是治疗痔疮的著名常用药。 (1) 功能主治:清肠疏风, 凉血止血, 有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之功效, 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 粪后有血名“内痔”, 大肠不收名“脱肛”, 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 头儿上有乳名“瘘”, 以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2) 药方组成及药性解析:槐角丸由槐角 (炒) 、地榆 (炭) 、黄芩、枳壳 (炒) 、当归、防风组成。此方中槐角用量最重, 首选此药清肝凉血, 自是主药;地榆性味苦寒, 能使凝血时间缩短, 并有收缩血管作用;再配以擅长清热止血的黄芩, 能增强槐角清肝、凉血、止血力量, 三药专为热迫血行而设。佐以升浮的防风升发清阳, 枳壳疏通气机、使胃肠运行收缩有力, 可达到压迫止血目的, 为槐角、地榆之助。用当归活血, 可使血止而不停淤。全方构思缜密, 选药精当, 用于痔血, 当有效验。 (3)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 小蜜丸一次9克,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4) 注意事项:A.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B.保持大便通畅。C.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大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D.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E.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F.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 应去医院就诊。G.用量过大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腹泻;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可见肝、脾大;可使中枢神经兴奋, 引起惊厥、意识丧失、痉挛;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 槐角丸不宜长期服用。

3.止血药介绍。从以上对槐角丸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 槐角丸属于止血药。何谓止血药?凡能够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 就称为“止血药”。众所周知,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 凡出血之症如不及时有效地制止, 就致使血液耗损, 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 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症, 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从功用药性上看, 止血药多数为凉血药, 兼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少数为温热药, 一般包括凉血止血药 (药性寒凉, 功能凉血止血, 适用于血热之出血) 、收敛止血药 (药性收敛, 功能收敛止血, 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 、化瘀止血药 (兼有化瘀作用, 功能化瘀止血, 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 、温经止血药 (药性温热, 能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出血) 四大方面, 作用各有不同, 应用时需根据各药性, 选择相适应的药物。常用的止血药包括大蓟、小蓟、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荠菜、三七、茜草、蒲黄、五灵脂、降香、花蕊石、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血余炭、藕节、鸡冠花、花生衣、艾叶、炮姜等。

4.止血药类中成药。以止血药为基础制成的中成药不多, 除槐角丸外, 这里再介绍3款。 (1) 十灰丸:由大蓟 (炒炭) 、小蓟 (炒炭) 、茜草 (炒炭) 、栀子 (炒炭) 、牡丹皮 (炒炭) 、棕榈 (煅炭) 、侧柏叶 (炒炭) 、白茅根 (炒炭) 、大黄 (炒炭) 、荷叶 (煅炭) 、白及组成。凉血止血, 用于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诸症。 (2) 三七血伤宁胶囊:由三七、重楼、生草乌、大叶紫珠及提取物、山药、黑紫、藜芦、冰片、朱砂组成。止血定痛, 祛瘀生新。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各种出血证及瘀血肿痛, 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外伤及痔疮出血, 胃病等。 (3) 脏连丸:由黄连、黄芩、地黄、赤芍、当归、槐角、槐花、荆芥穗、地榆炭、阿胶组成。清肠止血。主治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

5.止血药药膳。用止血药制成的药膳很多, 这里仅介绍3款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的药膳。 (1) 大蓟炒鸡蛋。鲜大蓟嫩叶200克, 鸡蛋3个, 盐、味精、葱花、猪油各适量。将大蓟叶去杂质, 洗净, 入沸水锅内焯一下, 捞入清水中洗去苦味, 挤干水切碎;鸡蛋磕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 倒入鸡蛋, 炒至成块, 划成小块, 铲出备用;再起油锅, 下葱花煸香, 投入大蓟叶煸炒, 加入盐炒至入味, 加入少量清水, 放入味精, 将熟时放入炒好的鸡蛋, 稍翻几下, 出锅即成。凉血止血, 解毒消痈。适用于虚劳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疡肿毒等症。 (2) 三七红枣炖鸡。鸡肉200克, 三七10克, 红枣8枚, 生姜3片, 盐少许。将红枣用清水浸软后去核、洗净, 待用;三七用清水冲洗干净, 切成薄片, 待用;将鸡肉去皮, 洗净, 滤干水分, 待用。所有材料放入炖锅内, 加清水适量, 置炉火上, 旺火隔水炖2小时, 放入盐、味精调味即可, 趁热食用。止血, 镇痛, 强身。对于外伤流血不止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3) 地榆粥。地榆20克, 大米100克, 白糖适量。地榆和大米分别洗净, 放在一起煮粥, 粥熟后放入白糖即可。连吃5天。清凉止血, 对血热类出血如鼻出血、痔疮出血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二、为什么麝香狗皮膏能治筋骨疼痛

1.筋骨疼痛概述。中医论筋骨疼痛之症, 认为有如下种种:有气虚不运之疼, 有血虚不能养筋之疼, 有伤寒温疫初得之酸疼, 有花柳毒、杨梅入骨之疼, 有年老肾亏之疼, 有少年受劳苦太甚及至中老年之疼, 有跌打损伤之疼等, 不胜枚举。又有内伤之疼、外感之疼、不内外伤之疼:气血双亏, 劳苦过度, 此内伤之疼也;伤寒温疫初得, 此外感之疼也;跌打损伤, 此不内外伤之疼也。症既不同, 治法各异, 认清筋骨疼痛病症原因是治疗的第一步, 最为重要。

筋骨疼痛中有一类是由风湿引起的, “四部经典”及《大藏经》称为“风湿痹症”。此病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麝香狗皮膏就有治疗和缓解的作用。

2.麝香狗皮膏简介。麝香狗皮膏是老年人的常用药, 一般人都非常熟悉。 (1) 功能主治:化痞散瘀, 舒筋活络, 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用于痞块聚积、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2) 成分及药性解析:麝香狗皮膏由大黄、防风、玄参、麝香、当归、白芷、地黄、羌活、荆芥、黄柏、牡丹皮、乌药、木鳖子、赤芍、干姜、独活、官桂、阿魏、没药、乳香、丁香、肉桂、川木香、黄芩组成。方中麝香为君药, 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辅以当归、阿魏、没药、乳香活血, 化症散结止痛;丹皮、赤芍、玄参、地黄凉血活血;大黄攻逐瘀血。佐以防风、白芷、羌活、独活、荆芥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以除在表风湿之邪;黄芩、黄柏清热燥湿, 以除在里之湿;官桂、干姜、丁香、肉桂温助阳气, 散寒止痛, 以除在里之寒;三者合用, 温通活血止痛, 又有木鳖子助以消肿散结。使以川木香、乌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 寒热并使, 表里并治, 共奏化痞散瘀、舒筋活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 (3) 剂型规格:黑膏药剂, 每张净重10克。 (4) 用法用量:外用, 用时加热软化, 贴于患处。 (5)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皮肤破损者勿用。

3.祛风湿药介绍。从以上对麝香狗皮膏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到, 麝香狗皮膏有诸种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祛风湿。这就引出了我们要说的话题———祛风湿药。何谓“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就称为“祛风湿药”。此类药物辛散祛风, 苦燥除湿, 性温散寒, 能祛除关节、经络等处的风寒湿邪, 达到舒筋、通络、通痹止痛的目的。有的祛风湿药有清热祛风、通络止痛及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部分祛风湿药兼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浊、活血解毒、息风定搐等作用;还有些药可用治风寒表证、水肿胀满、暑湿吐泻、湿热疮毒、毒蛇咬伤、破伤风、痉挛抽搐等症。常用药有独活、防己、川乌、蚕沙、松节、丁公藤、寻骨风、马钱子、雷公藤、徐长卿、两面针、海桐皮、八角枫、威灵仙、秦艽、络石藤、木瓜、蕲蛇、乌梢蛇、豨莶草、臭梧桐、丝瓜络、桑枝、伸筋草、老鹳草、穿山龙、海风藤、五加皮、桑寄生、狗脊、雪莲花、鹿衔草、千年健等。不过, 使用此类药需要注意的是, 其多为辛温燥散之品, 容易伤阴耗血, 故阴虚血亏者慎用。

4.祛风湿药类中成药。以祛风湿药为基础制成的中成药较多, 除麝香狗皮膏外, 这里再介绍几款常用的。 (1) 壮腰健肾丸。由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 (蒸) 、女贞子 (蒸) 、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 (盐水制) 组成, 辅料为蜂蜜。壮腰健肾, 养血, 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2) 小活络丸。由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 (制) 、没药 (制) 组成。祛风散寒, 化痰除湿, 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症,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 或冷痛, 或刺痛, 或疼痛夜甚, 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3) 木瓜丸。由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狗脊 (制) 、牛膝、鸡血藤、海风藤、人参、制川乌、制草乌组成。祛风散寒, 除湿通络。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症, 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局部畏恶风寒, 肢体麻木, 腰膝酸软。 (4) 风湿骨痛胶囊。由制川乌、制草乌、红花、甘草、木瓜、乌梅、麻黄组成。温经散寒, 通络止痛。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症, 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 (5) 风湿液。由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当归、白芍、白术、鹿角胶、鳖甲胶、牛膝、川芎、木瓜、红曲、红花、甘草、桑寄生组成。补养肝肾, 养血通络, 祛风除湿。用于肝肾血亏、风寒湿痹引起的骨节疼痛、四肢麻木, 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见上述症状者。

5.祛风湿治筋骨疼痛药膳。用祛风湿药治疗筋骨疼痛, 这方面也有药膳可用。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款。 (1) 豨莶煨羊肉。豨莶草50克, 羊肉200克, 生姜15克, 葱白25克, 花椒10粒, 盐、味精、料酒各适量。豨莶草入砂锅中水煎, 去渣取汁, 备用;羊肉洗净后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钟, 捞出切成小条;生姜洗净切片, 葱白切段。取锅置旺火上, 加清水适量, 入羊肉煮沸, 再入姜、葱、花椒及2匙料酒, 中火煮30分钟, 加入豨莶草药汁, 再小火慢煨至肉烂, 放入盐、味精即成。吃肉喝汤。此药膳祛风湿, 活络止痛。对风湿痹痛、四肢酸麻、腰膝无力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2) 黄酒松节泡黑豆。松节200克, 黄酒250克, 黑豆1000克。取松节削成薄片或细条状, 与洗净的黑豆一起倒入砂锅内, 加冷水浸泡半小时, 然后置火上, 中火煮半小时许, 至黑豆熟, 加黄酒250克, 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时, 直至黑豆酥烂、汁水快干时离火。拣去松节片, 将黑豆烘干或晒干装瓶。每次嚼食黑豆50粒, 每日3次。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酸麻、腰膝无力等症。 (3) 薏米木瓜炖猪脚。猪脚1~2只, 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四药用纱布包好, 与猪脚同放入砂锅中, 再放入适量水, 小火煨烂, 去渣, 不放盐, 吃肉喝汤, 分两次食用。通络祛湿, 强健筋骨。适用于风湿骨痛, 严重者可经常食用。

中药材臭茉莉

臭茉莉

拼音Chòu Mò Lì

别名臭矢茉莉(《岭南采药录》),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大髻婆、过墙风、冬地梅。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马鞭草科檀物臭茉莉。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1~2米,稍被毛。茎直立。叶对生,阔卵形,长11~15厘米或更长,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有粗齿,被毛或近秃净,揉之有臭味;具长柄。聚伞花序,具短柄,顶生;花密生如绣球花,直径6~10厘米,芳香。单瓣或重瓣;萼长约1厘米,下部略柔弱,上部扩大,裂片5~6,红紫色,狭而长尖;花冠白色或淡粉红色,在单瓣花中,管长2.5~3厘米,狭而柔弱,裂片亦狭,但在重瓣花中,管长1~1.5厘米;雄蕊4,长,伸出;雌蕊1,花柱突出,柱头2裂,子房上位,4室。肉质核果,有4槽纹,分裂为4小坚果,黑带蓝色。花期晚春至初冬。

生境分部野生或栽培于庭园。分布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皂甙、鞣质。

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痔疮脱肛,痒疹疥疮,慢性骨髓炎。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疥颊风肿。"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血,消肿降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坐浴或熏洗。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瘫痪,脚气水肿:臭茉莉干根一至二两。煎水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风湿骨瘤,脚气水肿,白带,高血压,支气管炎:臭茉莉根。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理脚气,治脚痛:臭茉莉根炖鸡食。服二、三次。(《岭南采药录》)

④治痔疮,脱肛:臭茉莉干根适量。煎水坐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皮肤瘙痒,疥疮疤疹:臭茉莉鲜叶适量。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⑥治慢性骨髓炎:冬地梅根一两,艾头五钱。煎汤炖瘦肉服,每日一剂。另用大蓟根二份,生姜一份,捣烂外敷局部,早晚各一次。症状缓解后用小号紫珠根一两,金银花头五钱。煎汤炖瘦肉服,连服二至三剂以巩固疗效。(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冬艾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