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用的碱砂是什么(传统包粽必备:神秘碱砂解析)

包粽子用的碱砂是什么

在包粽子时所使用的碱砂,通常是指一种叫做食用碱的化学物质,也称为碱水。这种碱水主要由碱性物质如小苏打或澄粉与水混合而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碱水被用来浸泡粽叶,使其变得柔软,同时也赋予粽子独特的口感和香气。食用碱在传统的粽子制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粽子在煮制过程中更容易吸收香料,并增加了口感的韧性。值得注意的是,食用碱在适量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造成一些影响。因此,在使用碱水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口感的良好。

农村人做碱水粽子,草灰、木灰滤出来的碱水,哪一种碱水比较好

我家乡在五月五、春节有包碱水粽的传统。现在本地人包粽子所用的碱,有的家庭直接将硼砂碱砂拌进糯米里面,有的家庭沿用传统方法,用草木灰滤出来的碱水。自从我家乡大力发展砂糖橘产业以来,稻草、黄荆条少了,好些农村家庭只能用黄豆荚灰、树枝树叶灰(偶尔使用芝麻杆灰)来滤取碱水。现在我说一下草灰、木灰滤出来的碱水,哪一种碱水做粽子最理想。

一、用草灰滤取的碱水做碱水粽,并不是所有的草灰适合制取碱水

我们用草灰制作碱水,主要成分是带碱性的氧化钾、氧化钙(石灰的主要成分),参照草灰与木灰成分对比表,草灰的氧化钙含量普遍低于木灰。在使用 灰 量差不多的条件下,用草灰做出来碱水粽,色泽度比木灰碱水粽没有那么黄,颜色偏淡一些,糯米的Q弹感也比木灰碱水粽差一些。

我一直没有听说有哪一户人家使用芒草灰制作碱水,本以为当地人是因为取材不方便而不用芒草。今天想起以前很多人上山取芒杆做篱笆的日子,按道理应该有人用芒杆制作碱水的。我询问了三个老人,才知道以前确实有人用过芒草灰制作碱水,但做出来的碱水粽子不好,只好在翻粽子时(熬煮粽子到一个时间段后,将上面的粽子放入锅底,锅底的粽子放在上层)将一些黄荆条加在水里一起熬煮。所以,我家乡才有芒草灰的碱很少,不适合用来滤取碱水的说法。

二、用木灰滤取的碱水做碱水粽,粽子的颜色与Q弹性比较草灰碱水粽好,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

南方的山水奇观一直是很多人赞赏的美景,但也造成南方的饮用水含钙量比较高,水质较硬很容易引发结石病,据相关信息报告,近年来,中国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成为世界三大结石高发地区之一,其中南方的发病率又高于北方。那么我们用含钙量比较高的木灰做碱水粽,无形中会增加人体摄入钙元素的数量,结石易发人群患上结石病的几率当然也会有所增加。

三、直接用草木灰拌糯米做成的特产----灰粽

2012年,我妹说百色平塘人包的 年 粽 跟家里不一样,他们将芝麻杆灰直接拌到糯米里面,做出来的粽子是淡灰色的,她当时有所嫌弃,总想着灰也能吃?当在北京工作的嫂子告诉我俩,芝麻杆灰可以保护肝脏,灰粽不仅是百色特产,也是众多粽子种类中比较有特色的粽子。我俩才知道自己错得多离谱。

综上所述,我认为草灰过滤出来的碱水比较适合做碱水粽,其中又以芝麻杆灰过滤出来碱水做粽子才是最理想的。

粽子的味道

#我在本地迎端午#

又是端午节了,过端午自然少不了吃粽子。如今的粽子就像街上的其它商品一样品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吃撑了”的人们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去挑选各种食材,希望能刺激人们的味蕾勾起人们的馋涎,可再怎么整对于已经尝遍百味的现代人也不会觉得有多新奇,就我来说,怀念的仍然是小时候家乡那种“灰水粽”的味道。

我们家乡这种灰水粽晶莹剔透

我的老家是传统的客家山区,我的儿童时代还处于改革开放前,那时城乡都很穷,由于农村生产率低下,全年能吃饱肚子都不容易。而端午节刚好处在青黄不接的五月初(农历),不少家庭到端午时节都差不多粮仓枯竭、米缸见底了,所以并不是每年每家每户过端午都能吃上粽子。

小时候我们家平常的日子是奶奶操持的,奶奶没读过书,但是对传统节日那种仪式还是挺在乎的。我记事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农村还在实行集体化大生产,爷爷奶奶都已年过六十的老人了。那个时候不管你身体多好,年过六十生产队就不要你上工,不上工就不记工分了。那时农村都是按工分分配口粮的。

看到这种灰水粽,就会忆起童年的味道

我们家八口人吃饭,只有我的父母亲开工记工分。闲赋在家的爷爷奶奶并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奶奶就在自留地里种点青菜,鸡鸭可以养,但不能多,多了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爷爷就养了一头母猪,母猪每年能下两窝猪仔,以前农村养猪就是储蓄一点钱,是非常微利的。爷爷每天清晨还会去路边捡狗屎牛粪给生产队做肥料,肥料可以算工分的。但毕竟这些有机肥数量有限,而且还会有其他老人家跟爷爷比早起得早去捡,所以那种补贴也是很有限的,毕竟难比正常出工。所以那时候我们家由于工分少,生活更是拮据。

但奶奶总能攒下两升糯米过端午,节前几天就会去附近的山坡上採箬竹叶,箬竹叶宽大柔韧性好,是裹小粽子的上好原材料。採回来的叶子洗干净,裹粽子前用热水烫一下叶子更柔软且不容易开裂。

老家用来烧灰水的“沙惊”树

包粽子少不了“碱”,如今城里人包粽子基本用工业食用碱,而我们农村都是用自制的灰水。所谓“灰水”就是顾名思义用草木灰冲出来的“碱水”。农村可以用来烧灰水的植物很多,不同植物烧出来的灰水味道口感不同,口味因人而异,关键还是浓度的控制。我们家常用的灰水是一种叫“沙惊”的灌木,沙惊烧出来的灰水清香爽口没有涩味,是乡亲们用的最多的一种灰水。

节前两天,早上起来先把糯米淘干净,然后用灰水泡上一段时间,吃完早饭奶奶就开始裹粽子了。裹粽子一定要要绑紧,农村少绳子,裹箬竹叶的小粽子一般用稻杆,若是裹芒叶的大粽子就用竹篾绑。其实我们家乡那时候到七月节的时候才是大规模裹粽子的,七月农闲且刚收完早稻,最是粮草丰足的时候,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裹大粽子。

乡村柴火煲粽子

煲粽子才是最考验人的,以前家乡人都用一种叫“石鞥”的铁锅煲粽子。煲粽子时间要很长,而且要小火慢煲,急火容易使糯米快速膨胀把包装叶撑破了。大粽子一般煲要十几个小时,小粽子也要五六个小时以上,通常都在房子外面用泥砖搭个简易土灶,用柴火先烧开了然后小火养着,锅里通常会放一些艾梗一起煲。细火慢煲下,灰水的碱味充分溶进糯米与艾梗和箬竹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待糯米变成饭,香味开始溢出,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粽子的味道。

家乡的这种灰水粽是原汁原味的植物香味,味道浓郁又不激烈。尤其因为糯米融合了植物碱,糯米在严实的包裹下融为一体,完全无需添加剂,火功到位的粽子棕黄色晶莹剔透,吃起来爽口而不粘连,真的是爽而不腻。吃这粽子最好蘸红糖熬成的糖浆,那真是香甜无比,回味无穷!

大粽子

不能说现在食材丰富的粽子不如过去的土粽子,可让人终生难忘的还是儿时的味道。其实现在市面那种传统的粽子也不少,可就是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时光如流物是人非,对于已至中年的我来说,如今过节,更多感觉过得是回忆,吃的是情怀。

又是一年端午时,可惜新冠犹存,人心未安,外敌环伺,世未太平。祈祷华夏终生安康,民族早日复兴,努力共创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