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鲈鱼吗(东北惊现美味鲈鱼,品味鲜美北方滋味)

东北有鲈鱼吗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涵盖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在东北地区的水域中,鲈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鱼类,尤其是在一些江河、湖泊和水库中。这些水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得鲈鱼能够繁衍生息。鲈鱼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常被人们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人们可能会通过垂钓或者渔业活动获得新鲜的鲈鱼。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东北地区是有鲈鱼的,而且它在当地的渔业和美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惊!东北街一餐厅的“松鼠桂鱼”竟然是鲈鱼?更可恶的是……

说到经典的苏帮菜

必须有“松鼠桂鱼”

这道菜吃起来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不仅深受苏州人的喜爱

也是许多外地游客必点的名菜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3》

老苏州都知道

正宗的“松鼠桂鱼”是用鳜鱼烹饪

然而你吃到的,可能并不是鳜鱼

“松鼠桂鱼”变“松鼠鲈鱼”?

最近,来自上海的消费者在东北街一家餐厅点了“松鼠桂鱼”,上桌后却发现竟然是“松鼠鲈鱼”,随即向监管部门反映。

接到投诉后,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展开调查。然而商家辩解称:本就不存在“桂鱼”这种鱼,菜单上也没写“鳜鱼”,用什么鱼做都可以。

但执法人员认为商家此举已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须如实公示菜品原料种类,并责令商家修改菜单。

图源:《乐活6点档》

目前,涉事餐厅已全部修改了菜单。在一张修改后的菜单上,分别标注了“松鼠桂鱼”和“松鼠鲈鱼”。

图源:《乐活6点档》

餐厅老板表示,两者都是酸甜口味,口感差不了多少,也都是去骨的。

所以如果消费者吃到用鲈鱼冒充的“松鼠桂鱼”,可能真的区分不出来。

鱼的种类不同,价格相差两三倍

东北街上,不少主打苏帮菜的餐厅里都有“松鼠桂鱼”,但价格不尽相同,低的仅85元,贵的高达两三百元。

价格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正是因为鱼的种类不同。

图源:《乐活6点档》

批发市场上,鲈鱼一斤在15元左右,鳜鱼一斤则在42元左右。

一位水产摊老板表示:

鲈鱼是一个颜色的,而鳜鱼有斑点花纹,此外,鳜鱼的嘴巴大且凸出,鲈鱼的嘴巴小且圆润。

图源:《乐活6点档》

按照鳜鱼的价格和烹饪难度,一道“松鼠桂鱼”在百元以上比较合理。

除了使用鲈鱼冒充“松鼠桂鱼”外,还有水产摊老板表示,有些饭店甚至会购买死的鳜鱼来做“松鼠桂鱼”,比起活鱼,死鱼自然也更便宜,一斤30块钱左右。

图源:《乐活6点档》

江南人“无鱼不成席”

而头牌花旦当属“松鼠桂鱼”

图源:苏州旅游官微

相传,早在乾隆下江南时

苏州就有“松鼠鱼”了

而这道松鼠鱼并非用鳜鱼作为食材

而是用鲤鱼制作

乾隆皇帝曾品尝过后,赞其美味

后来,这道菜逐渐发展成

用鳜鱼制作的“松鼠桂鱼”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3》

将鳜鱼活杀后去脊骨

在鱼肉上弄成菱形状刀纹

蘸干淀粉后,经熟猪油炸制

鱼尾微翘,形如松鼠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3》

最后,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鳜鱼上桌

趁热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

便会发出吱吱声,像是松鼠在叫

……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3》

来源:乐活六点档、舌尖上的中国、苏州旅游官微

名城君已经看饿啦~

你喜欢吃“松鼠桂鱼”吗?

喜欢的话点个

吧!

最后,名城君提醒大家,

如果发现商家有此类行为,

可以向质检和消保部门投诉,

也可以向名城君爆料哦!

↓↓↓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爆料平台!

把动森玩家逼疯的鲈鱼真的很常见吗?黑鲈鱼到底有几厘米?| 小南都知道

游戏里是烦死人的那些常见鱼,都是什么鬼?能吃吗?怎么吃?

文 | 四旗儿 编辑 | 星煮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下文简称“动森”)发布两周来,相信大家的朋友圈早已被各种梗图刷爆,炫耀自己在南半球钓到的珍稀鲨鱼、深海皇带鱼,以及酷炫的金枪鱼、旗鱼“一本钓”固然是日常操作,但更让岛民们感同身受的恐怕是这张:

和这张:

过于传神,引起幻听。

为何如此上头?众所周知,在动森的设计里,钓鱼是每天占据最大精力的日常之一。

岛民们既要卖鱼来还房贷,又要搜集新物种交给猫头鹰来充实那座壮丽而空旷的博物馆。而有些鱼是被设定为一年四季、各个时间在各个位置都能够钓到的。肝得多了,自然免不了大宝天天见。

今天,我们想聊聊的是:在游戏里是烦死人的那些常见鱼,都是什么鬼?能吃吗?怎么吃?

鲈鱼:真的很常见吗?

和我一样沉迷钓鱼的岛民们这几天想必都有这样的经历:海面发现硕大鱼影!上钩时Joy-con剧震!接下来的画面的八成是你的人物biu的一声提着一条身材细长的大鱼告诉你:“钓到鲈鱼了。不是鱼露,是鲈鱼哦!”

简直魔音绕梁三日不绝,不堪其扰的岛民说这游戏不如叫鲈鱼有约。

实际上,这句台词是中文版原创。日文版里多次钓到鲈鱼后的台词是“スズキさん、またおまえか”——日语“鱸”与“铃木”同音,而铃木是日本最常见姓氏之一,相当于中国的“张王李赵遍地刘”。个人认为,译作“姓鲈的,怎么老是你啊?”尤为信达雅。在无人岛上第八百次钓起鲈鱼之后,这个谐音双关真的是恶意满满。

动森里的“鲈鱼”不是中餐里常被清蒸的淡水鲈,而是生活在近海,体型80cm以上的日本真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国内又称七星鲈,或直接泛称为海鲈鱼。

日本真鲈是一种体格强健,肉质紧实而淡泊的白身鱼,在崇尚清淡的江户时代曾经被视为高级海鱼,现在则是超市、市场随处可见的平价鱼货。虽然在游戏里多到令人发指,但实际上的产量和消费量却不是很大。

日本全国每年的捕捞量稳定在七八千吨,相对于每年十几万吨的金枪鱼和三文鱼(鲑鱼),数十万吨的青花鱼和竹荚鱼来说,可以算是少数派了。

日本料理中代表性的鲈鱼料理当属“鲈鱼洗脍”(スズキの洗い):片薄的鱼肉洁白胜雪,用冰透的泉水洗净血合与油脂后最大限度地突出鲈鱼的爽脆和鲜甜。装盘搭配紫苏花、紫苏叶,佐以煎酒(煮过梅干、昆布的清酒)和山葵泥,是仲夏夜里小酌一杯冰镇清酒的佐酒佳品。

眼看夏天到了,不知道对鲈鱼恨得牙痒痒的岛民们会不会吃起来呢?

黑鲈鱼:到底几厘米?

多年以后,在面对动森中“钓到黑鲈鱼了!有几厘米,几厘米啊!”的魔性发言时,亚瑟·摩根准会想起跟达奇和何西阿一起划船去湖中央钓大口黑鲈的那个下午……

动森里烦人程度和鲈鱼有得一比的“黑鲈鱼”正是《荒野大镖客2》中登场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的统称。这两种黑鲈原产北美,性情凶猛,适应力特强。60年代被作为食用鱼引入日本。

然而,与很多淡水鱼一样,黑鲈是日本颚口虫、肝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不适于生食,高温熟制后的鱼肉粗松,且腹部的脂肪带有淡水鱼特有的土腥味,与日本人的食鱼口味格格不入。于是,正如非洲鲫(罗非鱼)在中国,亚洲鲤在美国的悲剧一样,黑鲈鱼兄弟在日本百大入侵物种名录双双榜上有名。

虽然日本人认为它不好吃,但由于黑鲈上钩时的挣扎势大力沉,作为垂钓对象人气颇高。为了控制黑鲈鱼的数量,毗邻琵琶湖、河口湖、芦湖等黑鲈鱼栖息地的地区每年都要举行各种钓黑鲈比赛,业余垂钓爱好者也以炫耀钓到大型黑鲈的纪录为荣。

目前钓黑鲈世界纪录保持者是日本人栗田学,他在琵琶湖钓起了一条73.5厘米长,10.12公斤重的大口黑鲈——换句话说,在日本人眼里,黑鲈鱼“几厘米”比“能好怎”有名得多,也重要得多。

不过,大口黑鲈在中国的命运截然不同,由于刺少肉多,价格低廉,迅速成为受欢迎的食用鱼类。现在市场上买到的“鲈鱼”,多半是养殖大口黑鲈。

擅做八方食材的粤厨,靠精准的火候控制改善肉质问题,再巧妙利用葱姜辟去黑鲈的腥味并以豉油、猪油带出鲜甜。一道清蒸鲈鱼,虽是家常食制,却堪称中餐因材制宜、扬长避短的典范。另一个熟面孔黄鲈鱼(Perca flavescens)同样原产北美,在美国华人垂钓爱好者里颇受欢迎,有人称之为“美国鳜鱼”。

但口味不及真正的鳜鱼。中国东北和新疆北部也有产出,俗称“五道黄”的就是它。而在日本,黄鲈鱼和黑鲈鱼同样,被视为麻烦的入侵物种。

不过,进入四月,黄鲈鱼就在动森中和我们暂别了,诸位岛民们会不会想念“它看起来也不是很黄呀”呢?

并不会,而且它看起来真的挺黄的。

蓝腮太阳鱼:被嫌弃的太阳鱼与平成天皇不得不说的故事

万万没想到,被嫌弃的蓝腮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的一生竟然是沾皇亲的一生。蓝腮太阳鱼原产北美五大湖区,60年代芝加哥市长将15条活体作为礼物赠予尚在进行鱼类学研究的明仁皇太子(后来的平成天皇)进行引进养殖相关研究,由此流入日本。

和黑鲈一样,适应力和繁殖力特强的蓝腮太阳鱼迅速成为令人头痛的入侵物种。2007年滋贺县大津市召开环境会议讨论入侵物种问题时,老于世故的地方官僚不敢给皇室招黑,来了个为尊者讳,悄悄从ppt中删除了蓝腮太阳鱼捕食本土物种的照片。肇事者平成天皇本人倒是坦率许多——在开幕发言时公开表示“日本现存的蓝腮太阳鱼是我引进的,事到如今,这样的结果让我无比痛心”。

蓝腮太阳鱼肉薄且柴,和黑鲈一样在《荒野大镖客2》中也有登场,而且是唯一一种分解后会掉落“难咬鱼肉”的鱼类,只配拿来喂狗熊。可见它的口感即使在不怎么讲究吃的美国人眼里也相当不招人待见。就算勉强想要煮来吃,还要小心被它锋利如刀的鳃盖和背鳍刺伤手指。

更讨厌的是它还是钓其他淡水鱼时最常见的“外道”(垂钓目标以外的低价值杂鱼),在蓝腮太阳鱼大量繁殖的水体里,钓客收线之后往往发现是它来抢食鱼饵,丢掉一枚鱼饵事小,更麻烦的是,在日本,法律禁止向自然水体中放生任何蓝腮太阳鱼——哪怕是刚钓起来的扔回河里也不行。

乘性而来的钓客,提着一桶蓝腮太阳鱼败兴而归,扔也不是,吃也不是,不知道被嫌弃的是太阳鱼还是自己。

雅罗鱼、溪哥和红目鲫:愿世界和平

雅罗鱼(ウグイ,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溪哥(オイカワ,平颌鱲,Zacco platypus),和红目鲫(タナゴ,黑腹鱊,Acheilognathus melanogaster)这三种日本河川中常见的淡水小鱼,既不值钱也不稀有,在淡水钓鱼的时候令人恼火的程度大概仅次于上面的鲈鱼御三家。

没名气,不好吃,作为垂钓对象知名度也不高。除了偶尔在淡水水族箱里同框之外,这三种本土淡水中小型鱼的主要共同点,大概是生态都受到入侵物种的严重威胁。特别是黑腹鱊,既是黑鲈、黄鲈和蓝腮太阳鱼的捕食对象,又与繁殖力更强的外来种“红目鲫”(タイリクバラタナゴ,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生存竞合,双重打击之下已经成为禁止捕捞的濒危物种。

如此看来,各位岛民家门口那条黑鲈鱼、黄鲈鱼、蓝腮太阳鱼与雅罗鱼、溪哥、红目鲫和平共处的小河,是不是颇有点世界和平的意味呢?

竹荚鱼:只值一百铃钱,但味道真的很好

“钓到竹荚鱼了,不知道味道如何呢?”——另一个中文版看不出来的谐音梗。

狭义的竹荚鱼指日本真鯵(Trachurus japonicus),闽南、潮汕一带常说的“巴浪鱼”有时也指的是它。竹荚鱼在游戏中只值一百铃钱,是挖蛤蜊挖了一麻袋的钓鱼狂人们最讨厌的收获之一。现实中也是一种产量大,价钱极平的大众鱼,在日本的超市里往往也是100日元(人民币6-7元)一条。我看动森的开发者就是故意的。

正如猫头鹰馆长介绍过的,日语中“鯵”字和“味”字同音,竹荚鱼正是因其味道好而得名。相比起低廉的价格,竹荚鱼的味道好到超乎想象。既没有寄生虫问题,也没什么异味。软嫩而鲜度强劲的鱼肉搭配适度的油脂,让它无论是切刺身、炭烤还是制成干鱼都有上佳表现,堪称模范级大众鱼。高级席面也同样上得了台:东京名店“赤坂詠月”的经典菜式之一是鱼肉醋渍后搭配各种香草做成一口大的“小袖寿司”。

而每年竹荚鱼当季的时候,照例是由它来唱主角。“詠月”的竹荚鱼,口感丰腴、回味雅致,不明就里的食客单凭味觉实在难以想象它大众鱼的出身。

个人最印象深刻的竹荚鱼料理,是美食漫《筑地鱼河岸三代目》中介绍的敲鱼茸(アジのなめろう):这是千叶房总半岛的渔民在渔船上不起火不用锅的简易小菜。竹荚鱼片去脊骨,和纳豆、葱花一起以窄身的柳刃菜刀剁至鱼肉蛋白交联起粘后拌匀,配热米饭吃。

虽然怎么听都像极了黑暗料理,但纳豆怪里怪气的发酵味和生葱的辛辣被竹荚鱼肉的鲜美包裹得温润圆滑,口感宛如海鲜版本的鞑靼牛排。

鲽鱼和比目鱼:傻傻分不清楚很正常

“钓到鲽鱼了,看这华丽的收杆技术!”又一个让中文用户摸不着头脑的日语谐音梗,“鲽”与“华丽”同音。而钓到比目鱼时,则会先说“钓到鲽鱼了,嗯,仔细一看,是比目鱼吧?” 会搞混也不意外就是了。

鲽鱼和比目鱼同属鲽形目鲽形亚目,该亚目下有数百个种,大多体态和生态相似,最大特征是双眼在身体一侧。中文里习惯上往往不加区分一律叫做“比目鱼”。虽然有中国和日本都有“左鲆右鲽”的俗说,但例外很多,不足为训。

猫头鹰馆长介绍的鲽鱼是樱桃小口、比目鱼是狞猛大口的分辨方式也仅对一些常见品种成立。据说即使是资深渔民或专家也时常搞不清哪个是鲽鱼,哪个是比目鱼。

上图为鲽鱼,下图为比目鱼

正如中文里的“比目鱼”一样,日语中的“鲽”字也常被作为比目鱼类的统称,而表示比目鱼的“平目”(ヒラメ)一词,追溯起来反倒只能算东京周边地区的方言。在其他地区的方言中,将比目鱼称为鲽(カレイ)、大口鲽(オオクチカレイ)、左口鲽(ヒダリグチカレイ)、馬鹿鲽(バカカレイ)的叫法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渔港地区干脆管比目鱼叫“真鲽”(マカレイ)或“本鲽”(ホンカレイ),大约是当地渔民认为比目鱼体型大、价值高,比较配得上“真正的鲽鱼”的名号的缘故。

动森图鉴里出现的鲽鱼是尖吻黄盖鲽(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标准和名称为“真鲽”(マガレイ),取其“常见“和”典型“。不过这位“真正的鲽鱼”因为不够好吃,江湖地位也比较悲剧,既不像同属兄弟真子鲽(Pleuronectes yokohamae)那样能切作刺身,也不像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和松川鲽(Verasper moseri)那样上得了高级料亭的台面,经济价值在常见的鲽鱼品种里算是倒数,通常只能被做成调味简单的盐烤鱼或酱油煮出现在盒饭和食堂里。

而学名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长超过一米的比目鱼则高贵许多。在日本料理中尤以冬季脂质丰厚的“寒鮃”最为脍炙人口,无论是作为刺身材料还是寿司种都被视为高级品。

比目鱼宰杀后,在酶的作用下,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会在数个小时内分解为氨基酸,鱼肉的口感由紧致趋向松弛,鲜甜味则逐渐提升,口感与口味的平衡点转瞬即逝。如何在最恰当的时刻以最合适的刀法将比目鱼呈现给客人,是对日料厨师眼力和刀工极端严苛的考验。

自从发售以来,围绕动森的讨论总是离不开“看起来这么低幼的游戏到底哪里好玩”。对我而言,答案很简单。草里捉虫、河沟里钓鱼、收集标本、逛动物园与自然博物馆、试图在学校后面的空地里挖出化石……这些儿时乐趣从来都不曾消失。动森的巨大成功,无非是因为任天堂的开发者们把这些朴素的乐趣装进能够随身携带的Switch里。

冲着那些幽默感十足的解说,制作精良的生物图鉴和壮美到不真实的博物馆,即使几天内钓鱼总数早已破千,即使明知三月能钓到的鱼只有这么几种,即使学会了倒卖大头菜和无限捉狼蛛的秘密不再需要卖鱼为生,再看到鱼影我想我也还是会忍不住一竿接一竿地钓下去。

不是鱼露,是鲈鱼哦!

来源|南都周刊

END